專訪香港導演張之亮:“北上”有局限性
香港導演張之亮的《白發魔女之明月天國》日前在倫敦電影節上映。
張之亮在20多年前以講述香港社會底層人員的《籠民》奪得金像獎多項大獎。
在接受BBC英倫網專訪時,他談到對中國電影審查制度的看法、自己拍片曾經遇到的問題,以及對香港導演“北上”拍片的看法。
子川:《白發魔女》已經有過好幾個版本了,為什么又要拍一個新版?
張之亮:因為我的好友吳奇隆想拍這個題材,我和他一起去找原作者談,拿到了電視、電影、網游的版權。那之后他建議由我來拍電影版,從那時起我才真正去想如何把它拍好。
所以,不是說我一想到拍武俠動作片就要拍《白發魔女》,是因為一個巧合促成的。而跟之前的版本相比,這個版本應該比較靠近原著。
子川:您之前的電影有來過倫敦上映嗎?
張之亮:來過,1980年代末我曾經帶第二部電影《飛越黃昏》來過倫敦。這次能再來非常高興。
子川:您導演的《籠民》贏得多項大獎,這種反映社會的題材是您所擅長的,但您曾經在訪談中說害怕拍大陸的此類話題,是因為電影審查制度嗎?
張之亮:不是這樣的,主要因為如果拍社會題材,至有在那個地方生活過一段時間,才會對那個社會有一定的認識,否則拍的東西會很表面化。
我不是在大陸長大的人,怎么樣去拍大陸的題材?所以我認為自己不太合適在大陸拍一些當地社會的問題。
子川:陳可辛導演的《親愛的》比較成功,他前幾天接受我專訪時說,即使是北京、上海的導演,如果要拍一個深圳題材、農村題材的電影,也是需要深入社會體驗生活的。
張之亮:我沒有他那么成功(笑)。我認為我做的社會題材不是那種好像新聞事件的路線,我希望還是走比較戲劇化的路線。
子川:您之前曾經表示在籌拍一部關于香港露宿人員的電影,現在情況如何?
張之亮:是的,還在籌備,我在寫劇本。
子川:是找投資更難嗎?
張之亮:我還是挺感恩的—我要是拍這類題材的話,我只要勇敢,就不擔心找不到錢,因為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這種題材。我覺得,能找到多少錢就用多少錢去拍。
子川:香港導演“北上”拍片的話題最近一段時間比較熱,您本人也經常跟大陸導演黃建新合作。那您現在如何看這件事情?
張之亮:我覺得這跟香港導演去臺灣、韓國、日本、泰國拍片是一樣的,沒什么特別,就是一個合作。
但是,我認為香港回大陸拍戲還是有很多局限的,而在東南亞拍戲所面對的問題可能相對會少一點。
子川:那您如何看中國電影審查制度?遇到過比較大的問題嗎?
張之亮:有過。我1995年左右導演的《自梳》不是合拍片,而是需要回大陸拍一部份。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劉嘉玲和楊采妮有一個接吻鏡頭,有關部門可以因此不讓通過審查。
即使不在大陸上映,如果通過不了大陸的審查,我就沒辦法把這部電影拿到香港上映,所以那段時間非常擔心。
其實類似這種題材在香港人看來根本不是有爭論的話題。最后剪了一刀之后得以通過審查。前幾年我和大陸導演一起籌拍《馬頭琴》,經過半年多的審查才能夠有一個結果出來。
我還曾經想拍湯唯主演的《晚秋》,送上去之后一直都說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到最后還是無法通過,結果沒在中國拍,制片人拿到美國去才拍成。
子川:那您希望中國電影將來如何發展?我采訪過的謝飛、賈樟柯等電影人都希望能夠推行電影分級制度,陳可辛導演則建議大家把電影審查視為戰友。
張之亮 :我不嘗試去改變中國大陸的想法,因為我覺得這沒什么意義。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夠規定得更清楚一些,說清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但是他們自己也說不清。
因為每過一陣子、或者有什么事情發生的時候,審查部門就會改變制度,我們只能揣測。所以,還是我希望雙方能多一些溝通。
我覺得在中國推行電影分級制度很難。有了電影分級制度之后還是要上映,而大家最擔心的是能不能上映。
(責編: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