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脈費用步步攀升 是賺錢脈還是花錢脈?
資料圖片:大學生情侶
“和朋友在外面吃了個飯剛回來。”
晚上10點,東華大學物流專業(yè)的龔正暉回到了寢室。
進入大四以來,龔正暉發(fā)現(xiàn),和朋友聚會的次數(shù)開始增多,花費也多了起來。比如和熟悉的朋友聚聚會增進感情,認識同學的同學,如果遇上志同道合的,還會互相留下手機號,相約下次一起出來玩。
不僅是龔正暉,記者采訪的其他大學生對此也深有同感。
上海海事大學的吳偉說起自己上個月請同學吃了好幾次飯,每次請客都要一兩百元,“同學請你吃飯店,我總不能回請的時候去食堂吧?”小吳大致算了一下,除了吃飯,平時和朋友也會去好樂迪K歌,盡管付賬是AA制,但每次平攤下來也要好幾十元。
“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從班級同學、學生會校友,到實習單位同事、朋友的朋友,吳偉都盡量保持聯(lián)系,頻繁參加各種應酬,不斷穩(wěn)定和擴大自己的交際圈。9月份以來,他包月的手機短信也從動感地帶的30元(650條)短信升格成了40元(950條)套餐業(yè)務。盡管每個月可以發(fā)近千條短信,但小吳還是不夠用,通話費也要100多元。
而自從大二開始交了女朋友后,吳偉每個月戀愛上的消費也沒低過500元,每月總消費就更要上1000了,10月份還突破了2000元。“上周去看《色·戒》,兩個人花了60元的電影票錢,外加一桶爆米花,光是這兩個多小時就是100元。”吳偉表示,戀愛可不能小氣,“張學友演唱會的門票我也已經(jīng)買好了”。
記者在采訪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9個高校的12位大學生時發(fā)現(xiàn):他們每月生活費在300元到1000元不等,而交際消費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學朋友聚會。他們提出幾點:交際活動一來可以增進感情,二來可以交流溝通,三來可以認識新朋友擴大交際圈,給自己多條出路。
已工作5年的厲文說,他上大學的時候,很少有現(xiàn)在這么豐富的交際活動,沒有這么多娛樂場所,同學、朋友之間聯(lián)絡感情,找個小館子花費也少,“現(xiàn)在時代不同,大學生交際的方式也多樣化了。”
“人脈就是錢脈。”上海建橋學院的楊曉舟這樣定義。他提到,多認識些朋友,有空就多參加點聚會,這也是為將來創(chuàng)造實惠。
而在上海師范大學學思湖畔BBS的一個“人脈就是錢脈?大學生交際消費有多少?”的網(wǎng)絡調查中,僅一天時間就有442人參與了投票:245人表示把握好度,適當消費,占總人數(shù)的55.42%。;有45人選擇了“交際消費絕對必要”,占10.18%;每月交際消費支出大于總支出50%的有8人,占1.8%;還有144人選擇了花費很少,占32.59%。
一位同學分析說:“很多人都覺得門路是開后門的意思,但現(xiàn)實中人脈的影響的確重要。我就遇到過,一個公司直接接受新人的原因是因為有人做擔保和推薦,也就是說靠關系。”
在調查中,也有不贊成的聲音:“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不應該提倡”,“我覺得大學時的交際沒有多少用處,四面八方的人脈對于實際沒有啥幫助”,“人脈就是錢脈,錢脈就是說的花錢脈”。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的梁譯文看來,交際消費合理就行。周日上午、下午,梁譯文忙著參加了同學的兩個飯局,他說,自己用于交際上的消費比較少,一個月也就參加一兩次這樣的活動,交際消費大約占總消費的1/5。
“一個學生告訴我,他現(xiàn)在為了應酬一個月要用到1000多元了。”在最近與學生的交流中,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經(jīng)濟學教授陳承明說,“我開始以為就是他高消費,后來一問,其他學生也有類似的應酬活動。”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認為,大學生擴展交際圈上的花費應該予以支持。他提到,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一代,當大學畢業(yè)后到社會上時,就面臨著找工作的問題,如果學生在校期間積累了一定的人脈還可以互相幫助。“只要是合理的,不對家庭經(jīng)濟造成壓力的交際消費都可以支持,應該讓大學生自由地選擇交際消費。”
對于交際消費的增多,陳承明指出,一方面,交際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必要性,學生可以適當參加與朋友溝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際消費多了,家庭的開銷增大了,對學習也會有影響,“社交太頻繁,人會比較浮躁,學習上的認真刻苦勁兒也會削弱。”(實習生 張琦 記者 周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