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午,一個尼采式的時間,他從高空墜落,像一片落葉?抑或一只飛鳥?”
對一名人大博導猝然自殺作哲學解讀
人們按照各自的理解尋找他自殺的原因
朋友說 自殺和寫作都是他研究的表達方式
12月5日中午1時,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余虹教授從他居住的世紀城小區(qū)樓上墜下身亡,逝世時年僅50歲。經公安部門現場勘查認定:排除他殺,墜樓身亡。
他的追思會,將于12月13日下午在人大逸夫堂中心舉行。
余虹,這位畢業(yè)于暨南大學的博士,如今是國內文藝理論與美學領域最負盛名的中年學者之一,師友眾多,深受學生喜愛。一位在學術上建樹頗豐的中年學者為何自殺?坊間議論紛紛,媒體上也有頗多揣測之意。
然而這些猜測,卻讓余虹的朋友感到氣憤……
“怎么現在的人都這樣?一定要說這里面有什么復雜的事情,什么斗爭之類,才行嗎?”12月8日,是中國人民大學(簡稱“人大”)文學院為余虹開設紀念室的第一天。人們聚在一起,談論著。“我在商場,聽到售貨員都在說,一個大學教授為什么自殺?好死不如賴活著。他們不明白,也不會明白。”
人大文學院院長楊慧林還沒有從失去摯友的悲痛中走出來。余虹在自殺前,專門托人留了一封信給他。“我昨天剛說哭了一個記者。”對于媒體和網絡上的種種猜測,余虹的朋友們有些生氣。余虹選擇自殺,是朋友們意料之外的事。然而,“這是他的選擇,我們尊重他的選擇。”
逝前避見朋友怕改變主意
穿過人大校園里的草坪,就到了人文樓。121室是余虹紀念室,進門就能聞到鮮花的香味,余虹在海邊拍的照片掛在墻上。照片里的他雙手叉腰,背后是無垠的大海。人文樓2樓有接待室,放著輕柔、略帶悲傷的音樂。余虹生前的照片被制成精美的幻燈片。“我們不想布置得那么陰暗和悲傷。”
對于余虹的自殺,他所在的文學院并沒有試圖將事件“壓”下去。12月5日,余虹自殺身亡。12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余虹教授治喪委員會”便將余虹辭世的消息在學院主頁上公布,這時,還沒有媒體進行公開報道。在余虹教授留下的遺言中,他將在人大的經歷稱為“最有意義的幾年”,他將全部藏書“捐給文學院”,而且在“祝福所有朋友”的同時,表示“如果有來世,愿一起工作”。余虹紀念室預計將保留到12月16日,楊慧林是余虹最好的朋友之一,也是文學院院長。籌備和接待的事情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余虹的親屬都會陸續(xù)趕到北京,有的已經到達。由于余虹生前在多所高校任教,不少人是專程從廣東、湖北、四川等地趕過來悼念的。
此時的楊慧林也是大病初愈,說起好友生前,他慢慢地轉過頭去,輕輕拭去眼角的淚。余虹在自殺前托人轉交給楊慧林一封信,就在楊慧林看到信的同時,他也接到了好友自殺的噩耗。“那場面很慘。我看到了。”他婉拒了幾位遠方來客要見余虹遺體的請求,“余虹也不會這樣希望的。”
余虹所住的世紀城,“樓與樓之間很近。”余虹住在2樓,而他自殺時是從10樓跳下。余虹給楊慧林的信是通過別人轉交的。余虹其他的朋友說,余虹應該是打定了主意,怕見到朋友改變主意吧。首都師范大學教授陶東風在《悼余虹》中寫道:“余虹把答案帶走了。他一定認為這是他的私人事件,沒有必要和他人包括親人和摯友談論。”
余虹選擇了自殺。這在之前似乎并無征兆。自殺前10天,他還和朋友高旭東約好了,參加定期舉辦的青年學者論壇。后者是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而余虹因為身體原因原定要去海南療養(yǎng),對方找好了房子,余虹卻臨時推遲了。
然而余虹的自殺仿佛又有征兆可循。他的一個朋友認為,余虹該是做了準備的。
學生眼里最動情的老師
“他早已絕頂,只在腦袋四周有一圈頭發(fā),愛戴一頂帽子,有很深的藝術家味道,后來聽他談話果然是學過并畫過油畫的。”
“一身休閑裝的余老師就這樣從講臺的一端到另一端不住地踱著,用那重音奇特的四川口音歡快地講述著索緒爾、康德和海德格爾。講到高興處,兀自笑起來,絲毫不怪罪下面不知所云的我們。”
這是“余門弟子”眼里的余虹,前者在余虹博客上長篇留言,后者則在百度貼吧上建立了“余虹吧”。
而在大三學生小韓的眼里,余虹是“講課最動情”的老師。“講到動情之處,雙手舉起,仰頭享受的樣子。”他們的接觸只是大一時余虹講過幾節(jié)課。韓明說他很喜歡聽余虹講課,“他是那種很和藹的老師,是那種在超市碰見,打個招呼然后拍拍你肩膀的那種老師。”話才說到一半,這個男孩就有些哽咽了。“他是那種老師他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甚至超過愛他自己。”
記者了解到,余虹去世后,文學院上課時有老師宣讀了余虹教授的遺書,結果全班同學當場抱頭痛哭。
一個曾上過他的課的學生告訴記者,“他寫書有一點就發(fā)給我們做講義,不會講什么知識產權,很多老師都做不到。要是他的思想和別人的思想有很多雷同,他會選擇大幅修改自己的講義。”
“我們都在想余虹老師為什么選擇正午時刻離開。早上不好,晚上太黑,正午是最好的時間,又容易被人早點發(fā)現。落地的那一刻,我相信余虹老師還是有意識的,他知道他在做什么。”他說。
余虹的死,因為他的哲學課程,在學生們的悲傷和懷念中,也帶上了美的色彩。
上個世紀90年代,余虹在暨南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后,先后任教華中師范大學、海南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高校。去的城市越多,朋友也就越多。讓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余虹的才華。
“余虹最喜歡北京,他說北京是個‘不是地方的地方’。”朋友說。而在他嚴重失眠需要療養(yǎng)的時候,余虹還是想起了南方。
高旭東和余虹認識了16年,在他眼里,余虹是個“思想獨特、非常好”的人。“我們都參加青年學者論壇,大家在一起聊聊學術、吹吹牛。最后一次聯(lián)系是10天前。”
長期失眠困擾著他
在余虹朋友們散碎而生活化的講述中,他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會畫畫,會打乒乓球,喜歡裝修設計。陶東風說:“余虹是一個唯美主義者,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學術、對生活、對身體的要求都近乎苛刻他的文字是那么精美,干凈,絕無雜質,精雕細琢又不留痕跡,就像他的穿著,干凈樸素但絕對是精心選擇和搭配的。他每個生活細節(jié)都是精心安排的。在幫助我搞裝修時,他的苛求常常讓我這個房主不勝其煩。”
文學院一樓一側要修講廳,余虹就向楊慧林主動請纓,設計講廳。“他設計得肯定美,肯定特別。他要讓生活模仿藝術,要按照美的理念活著,他只能很累。為了他的唯美主義和完美主義,他付出太多,得到的必然也多。”陶東風說。
記者看到余虹生前的許多照片,不少照片在構圖和色彩運用上都非常講究。
在余虹自殺的事情上,事后的討論中有一個焦點,就是余虹的身體狀況。對于余虹的抑郁和失眠,他的朋友們都多少有些了解。“我們都勸他放下筆,不要再寫文章,休息一段。可對他來講,寫作是一種享受,如果中斷這種享受,那會是非常痛苦的。”
長期的失眠困擾著余虹,這一點鮮為人知。更少人知道,他曾積極地尋求治療。“他看過很多醫(yī)生,態(tài)度也是很積極的。這種病就一定要吃藥才行。”余虹甚至勸過朋友,早餐時要搭配些水果,這樣營養(yǎng)均衡。他也拜托了海南的朋友找地方去療養(yǎng),“地方定了,他卻借故推遲。”
抑郁和失眠已經影響到了余虹的寫作。楊慧林說,近日兩人分別要寫兩篇重要的報告,臨結束前一天,余虹打電話說他寫不出來了,才寫了報告的1/3。楊慧林很了解余虹,“余虹是真的寫不出來。我相信,我的朋友已經盡了他最大的努力。”
在余虹的朋友們看來,余虹選擇自殺的原因很簡單,并不是像外界猜測的那樣復雜。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我們尊重他的選擇。”余虹遠在美國留學的兒子也在這時終于理解了父親。
然而,他們感到惋惜。“一念之差埃”自殺也許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
“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根由”
在余虹一篇名為《一個人的百年》的文章中寫道:“這些年不斷聽到有人自殺的消息,而且大多為女性。聽到這些消息,我總是沉默而難以認同那些是是非非的議論。事實上,一個人選擇自殺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況拒絕一種生活也是一個人的尊嚴與勇氣的表示,至少是一種消極的表示,它比那些蠅營狗茍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余虹是在說起高校女博士自殺時的評論。而這段評論,在他自殺后,被不斷地轉載,甚至成為他闡述自己自殺原因的文字。
關于他死因的討論,正如他所寫的那樣,會有一些“是是非非的議論”。
這一次余虹的逝去,與以往高校自殺事件之后的輿論都有所不同。記者所了解到的是,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尊重余虹的選擇,部分甚至將余虹的死作為一種對“蠅營狗茍的生命”的最后反抗,也有將他的自殺上升到哲學層面。在這起自殺事件中,人們按照各自的理解尋找著余虹自殺的原因。
余虹研究海德格爾,研究福柯。對于余虹的死,有人寫道:“在正午,一個尼采式的時間,他從高空墜落,像一片落葉?抑或一只飛鳥?”多家媒體引用這句話,用來渲染余虹自殺所含的哲學意味。
事實上,生與死,一直為余虹所關注。在《人生天地間》中,余虹寫道,不錯,你是要死的,你的死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死亡啟示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的生命屬于你,你應該對你自己的生命負責,獨立自決,而不要盲目地將自己委托給他者。死亡就這樣一次次將昏睡于人群中的人喚醒,讓他們回到自己并守護自己的自由,成為真正的自己。不錯,所有的生物都是要死的,人也不能例外,但人死的方式是可以例外的,因為死是人特有的一種能力,而不僅僅是生命的被動消失。
余虹的一個朋友說,自殺和寫作,對于余虹的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樣的,都是從事研究的表達方式。
余虹,作為朋友眼中的“完美主義者”,是不是放棄了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還是因為病痛不堪忍受所以選擇結束?或者,還有其他原因?
記者就這個問題聯(lián)系楊慧林教授時,他還在忙著照顧余虹的家屬。他說,他只寫一句話:“一個從事人文學術的思想者,怎么會不知道世界從來不完美而且也不可能完美?世界的意義注定在世界之外,離開世界未必只能表示決絕。正相反,我從余虹的信中感到:他不只是要托付什么,甚至也是想最后為我們做點什么。”
余虹簡歷
1993年調入暨南大學,1994年到1996年跟隨著名文藝學學者饒子讀博士,被譽為饒門“四大金剛”之首。2002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余虹教授是文藝理論與美學領域最負盛名的中年學者之一,在國內外學界具有廣泛影響。他主講的課程有文藝理論、美學、西方文學批評、比較詩學等,代表性著作有《思與詩的對話海德格爾詩學引論》、《中國文論與西方詩學》、《革命審美解構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與后現代性》。
1990年代初期,海德格爾研究只是在哲學領域內形成一股潮流,而余虹則是在文學領域內較早研究海德格爾的一人。(記者李穎)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