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支柱,也就是第三個支柱,是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正因為我們是近鄰,所以往往彼此應看到對方不理解自己而產(chǎn)生很大的心態(tài)。應該如何相互看待對方,這一基本認識也似乎發(fā)生著動搖。從日方來看,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取得長足發(fā)展的中國一下子顯現(xiàn)在眼前,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該怎么與中國交往的疑慮。而中國而言,同樣的面對在國際社會上力求承擔更大作用的日本,也似乎產(chǎn)生了一種復雜的心態(tài)。我們需要為進一步加深相互理解而付出努力,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實踐起來卻并非容易。
為增進相互理解,這些比較彼此之間進行頻繁的交流。只有達到真正的相互理解,才能建立起相互信賴。我認為為了促成對話,理解、信賴的良性循環(huán),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以下三方面的交流:一是青少年交流;二是知識交流;三是安全保障領域的交流。
特別重要的交流領域之一,就是開始去年日中之間大規(guī)模青少年交流項目,向你們這樣的青少一代正是未來的希望,明天的日中關系也要靠你們來建設。政治、經(jīng)濟固然重要,但為了構筑起長期穩(wěn)定的日中關系,雙方要從展望5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長遠角度逐步培養(yǎng)能夠加深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差異,相互學習的人才。正如常言所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yǎng)人才需要堅持長期的努力,訪問中國的中國高中生,回國的時候,都異口同聲地說,日本并非想象的那樣。發(fā)現(xiàn)一個全新的日本,他們通過耳聞目睹、親身體會,消除了以往的成見或偏見無疑增加了對日本的了解,同樣的訪問過中國日本高中生也是如此,一位日本男高中生在回憶起住宿過的中國家庭時,這樣說到,通過非常愉快的家庭寄宿和學校交流,我感到中中國高中生和日本高中生沒有什么兩樣,大家是那樣的友愛,又是那樣的活潑,等他們和我們都長大成人的時候,我想真正的世界和平就會到來了。我從心里感謝給予這次機會的人們。
日中之間推進知識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在日中兩國的年輕學者之間,不僅就日中關系,而且還就廣泛的國際形勢展開討論有著重大的意義。也就是說,敏銳的察覺到世界動態(tài)和時代的變遷,從而把握日中關系發(fā)展的方向,需要具備這種視野。如果能夠通過日中合作培養(yǎng)出具備國際事業(yè)的有識之士,造就出大批有助于解決地區(qū)及國際社會的各種個體的人才,我相信中日兩國就會成為世界上值得自豪的伙伴。
正如在開頭所講的那樣,我真誠期望,肩負中國未來的同學們,多了解日本,多學日本有關的知識,為此我愿提出旨在加強北京大學對外交流的建議。也就是說,今天給我演講機會的北京大學,旨在加強北京大學對外交流的建議,這項建議叫做北京大學福田方案。福田方案具體包括以下三點內(nèi)容:第一,舉辦學術研討會。在今后的兩年里,暨聯(lián)合國改革援助第三國聯(lián)合國維和活動環(huán)境節(jié)能等全球性客體為主,邀請北京大學學者赴日本參加研討會;第二,明年從北京大學的同學們選拔100名學生,從附屬高中選擇50名學生,分別到日本進行進修;第三,繼續(xù)幫助日本研究中心的集中授課工作。我由衷的期待,通過旨在加強對外交流的福田方案雖然規(guī)模也許不是很大,但是我非常期望使在座的更多的同學能夠走上研究日本之路。
關于安全保障領域的交流,不久前,中國軍艦首次訪問了日本。這是一件對日中兩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令人感到非常高興。安全保障是立國之本,也是直接關系到兩國國民感情的問題。需要通過提高透明度,把相互信任消滅在萌芽之中,并培養(yǎng)出信賴的土壤。
鑒于此,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促進安全保障和防衛(wèi)領域的日中交流的對話的蓬勃開展,向雙方提出與對方的國家有識之士開展交流的機會,促進廣泛領域的相互理解,這點是至關重要的。這點是此次首腦會談當中,雙方交流能夠達成的共識。
以上我談的是日中兩國戰(zhàn)略互惠關系三大之處。
總而言之,我認為順應時代的潮流和態(tài)勢,來指明日中關系的方向,開創(chuàng)未來這一姿態(tài)是非常重要的,我堅信,只要日中兩國作為對國際社會負有責任的大國,著眼世界大局,不辜負世界之期望。甚至以互利合作作為互利共信的話,就可以逾越各自立場的不同,共筑起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共創(chuàng)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從而成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伙伴。
與中國日中共同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的事業(yè),雙方建立起為全世界所以來的關系,當我們想到這些,心中不就會充滿希望嗎?我衷心希望日中兩國不應該相互挑剔相互的差異,而應該成為面向共同目標,為世界而攜手合作的一對真正的朋友。
我一邊對大家講這些,一邊再一次深切感受到政治家所進一步的任務之重大,以及展現(xiàn)在同學們面前的無限前途。今后,日中兩國關系支柱,或許不會總是那么平坦。但是我認為越是在那樣的時候,以免被那些雙方時而生氣的情緒和狹隘的想法,我們政治家更是不能隨波逐流,而是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和大意中關系中一步又一步地扎實地向前推進。給大家留下了通向未來綜合世界嶄新未來的大陸。這也是我作為政治家的使命。把日中兩國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單是利益和利害關系,日中兩國是具有悠久交流歷史的鄰邦,不僅有相同的文化及傳統(tǒng),而且也有在交流過程當中形成相互依靠的基礎。比如說在日本外籍家演變成今日的明治維新一詞,就可以追隨到中國的古典那里,另外,今年文化交流年所開展的一系列交流活動。使雙方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這不僅是因為兩國有著共同基礎的關系,追求人權、法制、民主主義,普遍機制固然很重要,但另一方面也證明,正是深深扎根于中日兩國的脊柱和價值觀同樣重要。我懷著這樣的心情以及期望兩國國民更加珍視日中兩國關系的愿望,這次我還將訪問曲阜。中國的偉大作家,曾經(jīng)也在北京大學治理院校的魯迅先生,當年留學日本,與藤野先生等眾多日本人相識,我想這些人的相識,對中國以后的變化無疑產(chǎn)生著巨大的影響。
一想到這些相識,這恰如日中高中生交流,給學生年輕人帶來數(shù)不勝數(shù)的收獲,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當中這樣寫到,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不再說下去了。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前進,共同開拓,共同締造美好的未來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