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總體供給不足為何就業困難
社會的人才需求與大學畢業生總量之間有什么關系?未來幾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趨勢有什么特點?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關鍵在哪里?在2007年12月底舉辦的“北京第二屆大學生就業論壇”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楊河清發布了他主持的“北京地區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課題的部分內容,涉及了以上問題。
論壇由北京市人事局主辦,北京畢業生就業工作協會和大學生雜志社共同承辦。來自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及用人單位的代表就人們關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討。
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大學畢業生遠遠不夠
“北京地區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課題共發放問卷1700份,調查對象涉及近百所大學的畢業生和近百家在京的用人單位。
數據分析以2002年的畢業生數量為基點,這屆學生是高校擴招前的最后一屆畢業生。當時全國的高校畢業生是145萬人,北京有7.7萬人;到了2006年,全國的高校畢業生是413萬人,北京是17.5萬人;2007年,北京的高校畢業生已經達到20.3萬人,全國突破了500萬人。
楊河清教授說,2006年全國有大學畢業生413萬人,但是按照人事部調查的情況來看,需求量只有166.5萬人,求人倍率只有0.4。這樣一種求人倍率使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2006年,全國大學生的一次就業率是81.7%,北京市是90%。
那么是我國的大學生多了嗎?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全國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僅占總人口的5.18%,而發達國家占20%以上。到202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3800美元左右時,需要10%左右的大專以上人才,絕對數是1.4億人?,F在我們這個數字是6300多萬,2020年要比現在增加7000多萬。也就是說,從現在到2020年,我們年均需要增加600萬左右大專以上的畢業生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另外,《2005年中國人才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缺口2000萬人。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推論: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的大學畢業生不是多了,而是數量遠遠不足。
北京對大專生的需求急劇增加
楊河清教授把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原因歸為五個:
第一,高校急速地、大幅度地擴招,造成了當前的困難。第二,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我國的經濟增長率,連續幾年保持在10%左右。對大學生吸收能力最強的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應該是積極的。第三,用人單位的取向,也就是市場需要什么樣的大學生,需要多少。第四,高等教育的結構是否合理,我們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能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就目前看,社會的共識是它的結構不太合理。第五,畢業生的就業觀念。
課題組通過一些數據,分析了北京地區2003~2007年對大學畢業生的類別需求。分析顯示,對研究生的需求總量是最少的,對本科生的需求總量是最大的。不過,2007年,對大專生也就是高技能人才隊伍的主體部分,北京市的需求急劇增加。吸收大學畢業生主要是由企業完成的,因此對學生的培養也應該更多地面向企業。
政府和大學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
對于如何解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楊河清教授以發達國家的經驗為據,提出了一些建議。
楊河清教授說,從國際上看,政府的調控、高校有力的就業指導在畢業生的就業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美國的勞工部設有勞工統計局,主要職能就是收集不同時期美國就業市場的職業需求狀況、不同職業對知識的要求等數據,預測經濟發展對未來就業需求的影響。統計結果通過上網和發行出版物的方式向全社會公布,為政府決策和個人擇業提供參考依據。
美國的勞工統計局還根據這些數據編撰《崗位需求手冊》,很受美國大學生的歡迎,幾乎人手一冊。美國的高校有非常充分的自主設置專業和課程的權力,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來改變專業和課程的設置。
“大學生不能承受就業之重,社會把很多不應該由他們承受的東西放到了他們的身上。”出席論壇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楊偉國教授說。他認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尋找工作,但是成功的機會越來越少。造成就業難的原因,有政策因素,比如戶口;有市場要求日益挑剔的因素;有行業、地域發展不平衡的因素;也有大學生自己的選擇問題等。
楊偉國教授說:“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主要不在學生,而在大學和政府?!?/p>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