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三畢業生來說,通過高校冬令營獲得虛擬加分,一般情況下都會將這所高校填為第一志愿。可是記者最近采訪發現,由于今年復旦大學首次取消虛擬加分,不少“尖子生”集中轉投上海交大冬令營并獲加分。擔心諸多優秀生已獲加分,并扎堆填報志愿抬高了該校招生分數,一些加分較少的學生為了求穩,轉向復旦、交大以外的一本院校以求穩操勝券。
避人鋒芒,選擇有把握高校
在上海市一所市實驗性示范高中就讀的畢業生小范心儀復旦已久,但因沒有進入復旦的自主招生名單,她參加了交通大學主辦的冬令營,并順利獲得10分虛擬加分。本來,所有人都以為小范這次所填第一志愿非交大莫屬,可班主任陸老師收齊草表后發現,小范的第一志愿竟然是上海外國語大學。
問及原因,小范表示身邊不少同學也都有交大的加分,相比他們20分的虛擬加分,小范的10分顯得 沒有競爭力。她預計大多數有交大加分表的學生會將交大填為第一志愿,以致今年成為交大的加分“大年”,左思右想后小范還是選擇更加有把握的高校填報為第一志愿。
致次熱門學校報考人數增加
像小范這樣的同學不在少數。據其所在學校的老師介紹,小范這一屆的高三畢業生人數在百人左右,可截至目前,已經有十多個拿到5分或10分等低檔虛擬加分的同學放棄了加分高校的填報,而選擇和小范一樣:將一本院校中分數要求較低的填為第一志愿。而在往年,作出這樣選擇的學生屬于極少數。
在另一所畢業生人數為600人左右的市實驗性示范高中,也出現了一些虛擬加分較低的學生轉填其他大學的情況,這使得往年一些次熱門學校的報考人數增加。以某理工科大學為例,歷年都不屬于第一志愿的熱門對象,今年將該校填作第一志愿的同學卻超過百人。
■教師意見
有老師指出,學生們這樣填報志愿,其實就是受了所謂高校招生分數“大小年”概念的干擾。但這也可能引發預期“小年”的學校,因學生紛紛轉投致使其填報人數增加,反而抬高這所學校的錄取分數。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這其實存在相當大的風險性。華師大二附中教導處副主任施洪亮也指出,學生在求穩的心態下作出這種保守選擇,可能引起奇怪的“大小年”倒掛現象。他建議學生可以向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征求一下意見,準確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過多地被自我揣測的“大小年”所影響。建平中學副校長于基泰表示,學生求穩的心態固然可以理解,但對自身要合理定位,不要盲目妄自菲薄才是最佳選擇。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