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國平 |
本期點評專家:顧國平
這次的三段文字相對不是很難,大家翻得都不錯。很少有與以往類似的一些原文理解方面的問題,主要是行文和詞義選擇的差別。與之相應,此次點評的重點是關于一些重要字詞的譯文選擇。
參考譯文:
身份盜竊如何發生?
犯罪分子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竊取你的身份信息,比如設立網絡釣魚騙局、在你的電腦中安裝惡意軟件、甚至在你的垃圾桶里翻找有價值的紙文件等。要想防御此類攻擊,就要警惕網絡釣魚陷阱,運行反惡意軟件,并將廢棄文件粉碎。
有一種身份盜竊防不勝防,就是針對那些你與之有業務關系的公司(如銀行)的數據入侵行為。據身份盜竊資源中心統計,2009年共發生了498起此類案件。犯罪分子通常會將通過此類途徑獲得的個人信息在網上黑市出售,賣給其他騙子。后者可能會利用你的身份信息從事各種活動,包括用你的名字開設銀行賬戶或信用卡賬戶、尋求就醫等。
這段文字講的是當前經常見諸媒體報道的一種犯罪現象:Identity Theft。該詞的翻譯國內已有既定版本,“身份盜竊”和“身份盜用”可以替換著用,這在網友的翻譯中已經體現出來了。文中出現了一些同身份盜竊案件相關的很有意思的專門詞匯或術語,包括phishing scams (網絡釣魚騙局),malware(惡意軟件)和data breach(數據外泄/入侵)等。縱觀網友的翻譯,講兩點:第一是關于“data breach”。該詞從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翻譯,若從數據所有方看,可以理解成是因疏忽而導致的數據外泄;而從犯罪分子的角度看,則是入侵和盜用數據的意思了。文中的表達是“a data breach against a company”,介詞against表明此處應理解為是犯罪分子的角度,所以譯為“數據入侵行為”。第二,文中唯一出現的理解問題發生在“rooting through your trash for sensitive paper documents.” Rooting through是searching尋找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在你的垃圾桶里翻找有價值的紙文件”。有網友譯成“你的回收箱里尋找敏感文件”、“你電腦中的機密文件生成垃圾文件”,明顯是誤解了。究其原因,應該是由于前面列舉的兩種身份盜竊的方式都是通過電腦,所以誤以為所有身份盜竊都是通過電腦了。與這一誤解相關,其中一位網友也將標題中的Identity Theft也譯成了“網絡盜竊”。
參考譯文:
人類還能幸免于難嗎?
人類經歷了冰河時代,戰勝了各種致命疾病,最終幸存下來成為地球的主宰——當然,地質史上曾有無數物種來去匆匆,我們人類也只是其中匆匆一瞬。我們已經適應了在地球上幾乎每一個角落生活,并通過原子分裂和基因拼接等技術利用自然力量改造世界。然而,如果這些技術使用不當,同樣也會把人類引向滅亡。那么,人類這次還能涉險過關嗎?
這一篇大家都翻得很不錯,從各位的譯文中我沒有找到明顯的問題。此段文字語言亮點頗多,用詞優美、精要,文筆流暢,是語言學習非常好的范本。如果作為大學英語的學習材料,估計老師們會揪住“survive”、“blip”、“seen countless living organisms come and go”、“harness”、“doom”等詞句大講特講。從大家對這些詞句的處理來看,都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主要針對其中的幾個詞簡單說一下。第一,關于blip。其字源是個擬聲詞,指的是一聲突然的脆響,此處的引申意思是一個很短的片段、很小的一部分等,參考譯文中借用了一位網友的翻譯“匆匆一瞬”。第二,關于“seen countless living organisms come and go”中的seen。大家都看出來了該詞此處意思和用法都同witness,因此該句譯作“見證了無數物種來來往往/起起落落”也是正確的翻譯。只是本人覺得“見證”的譯法還是帶些翻譯腔的,所以處理成“曾有無數物種來去匆匆”。第三,關于文中出現的三處survive。不就是“幸存”嗎?是的,那是通常套用的對應譯法,但是估計大家在翻譯該詞時都被別扭了一把。翻譯時最好查一下上下文,講的是人類在成功應對了歷史上的各種生存考驗后能否戰勝與濫用現代科技相伴而來的各種危險。參考譯文中對該詞做了如下處理:將第二處做及物動詞的survive進行了具體化,根據不同的賓語選用“經歷了”和“戰勝了”進行搭配,后面再補上“幸存下來”。第一處和第三處是一樣的,可以使用相同翻譯。此處分別用了“還能幸免于難嗎”和“還能涉險過關嗎”,結合上下文,兩種表達都能較好地傳達survive的意思。
譯題三:Can You Benefit from a Breakup?
參考譯文:
關系破裂——你能從中受益嗎?
經歷了關系破裂后,你是否曾想過:“我不能再經受一次這樣的打擊了?”其實不必過于擔心,關系破裂只是我們成長中的一部分而已——坦白地說,唯一能逃出關系破裂后的陰霾的辦法就是把自己鎖進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里。家事法官米歇爾?勞倫斯可以證明,關系破裂后,你不僅能挺下來,而且還會變得更加成熟。
無論是婚姻的破裂、暫時的分手還是友誼的結束,它們總讓我們一度難以承受。但是終究我們會從中走出來。
這段文字是關于breakup對于人的影響的問題。翻譯沒有大的問題,我們只是一起看一下個別詞句的處理。先看breakup,網友的翻譯包括“分手”、“離別”、“關系破裂”、“聚散別離”等。從下文該詞的意義范圍包括離婚、分手和友誼破裂來看,“分手”和“離別”兩個詞意思明顯小了,而“聚散別離”中又多了一個“聚”字,因此參考譯文選擇了“關系破裂”。(順便提一下,06年有部美國電影就叫The Break-Up,講的是一對男女一見鐘情后結合,卻又因為各種生活瑣事而最終分手的故事,女主角是Friends系列劇中扮演瑞秋的安妮斯頓。很有意思的,該片片名譯為《分手男女》或《同床異夢》。)第二,關于“Fear not”。這一表達是舊式的用法,在《圣經》中出現許多次(據說出現確切字樣的有62次,而類似意思的表達則多達幾百次),都是上帝告誡人們不要擔心和害怕的意思。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幾位網友翻譯成了“恐怕沒有”或“是這樣嗎?恐怕不是”。可以推斷出,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們是把“Fear not”等同于“I fear not” (意思是“I am afraid not”)這一口語化的非正式表達了。第三,“part of our evolution”也有個別網友發生了誤解,譯成了“人類的進化”。但從上下文看,作者并沒有涉及到人類進化的高度談論關系破裂的問題,這里指的是一個人的個體成長。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立場無關。歡迎大家討論學術問題,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擊和發布一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內容。
更多文章
翻譯的關鍵—追溯并吃透上下文
翻譯中的增詞與減詞
翻譯中的勘誤與隱喻“取舍”
英譯漢時不要掉入理解的陷阱
翻譯語言同樣可以生動形象
翻譯中對網絡資源利用
專家簡介:
顧國平,浙江湖州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從事美國外交、中美關系研究和英語教學,有豐富的翻譯實踐經驗,在國內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篇,譯著一部,編著兩部。
(作者:顧國平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編輯:蔡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