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四川外語學院舉行了莫言文學作品座談會,師生共同探討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隨之而來的“莫言熱”。川外中文系副教授晏紅做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演講。
評獎標準之一“理想傾向”超越政治和利益
晏紅,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以及中國現當代文學”方面的研究。
晏紅副教授的演講分為“事實”、“事件”、“事故”三部分。晏紅說,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兩條標準,是作品表現出理想傾向和國際化。諾貝爾文學獎最初對理想傾向的解讀都偏向于表現出人類品格高尚純潔,之后也關注生命、人性、文化土壤、生存狀況等,對這些方面挖掘得越深刻也就越具有理想傾向。
“莫言的作品更多的是關注了生命、人性、文化土壤、生存狀況這種理想傾向。”晏教授說:“理想傾向是超越政治和利益的。”
給莫言的頒獎詞翻譯不準確
在說起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另一個標準——國際性的問題時,晏紅認為,頒獎詞的翻譯并不準確。諾貝爾頒獎詞中有這樣一個詞匯“Hallucinatory realism”,新聞媒體報道出來的譯文都是魔幻現實主義。“但是魔幻現實主義另有單詞為magic realism。”
晏紅說,要說魔幻現實主義的話,大家很容易想起作家馬爾克斯,中國作家雖然會受到西方作家一定的影響,但是要說風格的話,晏紅覺得,莫言的風格不完全是魔幻現實主義,更有他個人的特色。他認為“奇倔而獨特的想象”才是諾獎對莫言風格的界定,至于如何給出更準確的翻譯,晏紅認為從這樣的風格去理解并翻譯會更合適些,而不是完全使用“魔幻現實主義”這個單詞。
“莫言那種天馬行空的語言表達是他的優勢,如果拘泥于從小學習的規范的語言,我們可能永遠走不出去。莫言語言的勝利是民間語言的勝利。”
“《紅高粱》讓莫言蹲著把獎笑領了”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與他的作品的國際化是分不開的。莫言作品的國際化可以歸功于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電影《紅高粱》,另一個因素是他的作品被陳安娜、葛浩文兩人翻譯并在西方廣泛傳播。每當莫言有新的作品,他的外文譯本也很快登陸西方書市。
除了這兩位譯者,瑞典文學院終身評委之一馬悅然,作為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中唯一精通中國文化的評委,他也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起到不小的作用。此外,莫言和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關系甚好,而大江健三郎曾多次推薦莫言。
川外中文系老師張冰在座談會上提到了《紅高粱》對莫言作品走上國際的作用,晏紅也持贊同意見。他開玩笑說:“有網友調侃說一部紅高粱,姜文站著把錢賺了,而莫言是跪著把獎得了。這種說法不太恰當。我們不妨說《紅高粱》讓莫言蹲著把獎笑領了。”
相關閱讀
(編輯: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