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Language Tips> 翻譯經驗
分享到
Calvin Trillin 是紐約的一個知名作家,今年已經81歲了。在4月4日出版的《紐約客》雜志上,他寫了一首調侃中餐的打油詩《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他們的省還有完沒完?),沒想到引起軒然大波。有批評人士認為這首詩很無趣且充滿偏見(unfunny and prejudiced)。詩人、表演家Franny Choi甚至用自己的詩《他們的白人詩人還有完沒完?》(Have They Run Out of White Poets Yet?)作為回應,完全復制特里林的詩歌結構,給了他辛辣的諷刺。
說了這么多,Trillin的這首詩到底寫了些啥?
我們一起來看看全文。
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
他們的省還有完沒完?
BY Calvin Trillin
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
If they haven't, we've reason to fret.
Long ago, there was just Cantonese.
(Long ago, we were easy to please.)
But then food from Szechuan came our way,
Making Cantonese strictly passé.
Szechuanese was the song that we sung,
Though the ma po could burn through your tongue.
Then when Shanghainese got in the loop
We slurped dumplings whose insides were soup.
Then Hunan, the birth province of Mao,
Came along with its own style of chow.
So we thought we were finished, and then
A new province arrived: Fukien.
Then respect was a fraction of meagre
For those eaters who'd not eaten Uighur.
And then Xi'an from Shaanxi gained fame,
Plus some others—too many to name.
他們的省份到底有完沒完?
如果沒完的話,我們可就有的煩了。
很久以前,我們只有粵菜。
很久以前,我們很容易知足。
但是后來,四川菜來了。
于是廣東菜就有點過時了。
我們對四川菜贊譽有加,
雖然麻婆豆腐會把你的舌頭辣穿。
然后來的是上海菜,
我們啜起了小籠湯包。
再然后,是毛澤東的家鄉湖南,
帶著他們的菜來了。
我們以為差不多就這樣了,然后
又有一個新的省份來了:福建。
再之后,沒有吃過維吾爾菜的人,
就不怎么遭人待見了。
然后,陜西的西安菜又聲名鵲起,
還有其他的省份——太多了,我數不過來。
Now, as each brand-new province appears,
It brings tension, increasing our fears:
Could a place we extolled as a find
Be revealed as one province behind?
So we sometimes do miss, I confess,
Simple days of chow mein but no stress,
When we never were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more provinces we hadn't met.
Is there one tucked away near Tibet?
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
現在,每當新的省份出現,
都會制造緊張,增加我們的擔憂:
每次我們發現一個新的地方,
背后是不是都藏著一個全新的省份?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懷念,我承認,
那些只有炒面而沒有緊張的簡單的日子,
那時我們不需要面對新的威脅,
來自我們從來沒見過的省份。
在西藏附近是不是也藏著一個省份?
他們的省份到底有完沒完?
有媒體這樣分析這首詩:“這首詩的主角很喜歡中國人,但又覺得中國人太多了。他也很喜歡吃中國菜,但是又被中餐的豐富多彩給嚇壞了。在詩的第一句他問,“中國的省份到底有完沒完?”他很困惑,因為這些中國省份的名字,就像美國的州一樣,很難分清楚。比如維吾爾,陜西,四川,這些不是英語詞匯,一般人也不知道該怎么發音。
也有華裔對這首詩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們總體的觀點是,這首詩體現了一個白人站在白人文化中心去審視少數族裔文化的傲慢。
一位名叫Karissa Chen的華裔說:“這是什么?一個白人眼里的中國菜系?兄弟,你不是哥倫布,中國也不是你發現的新大陸。”
當然也有人為Calvin Trillin的詩辯護。密蘇里大學英語教授 Samuel Cohen 是作者的朋友,他說作者作為一個食評家,不可能真的是在抱怨中國各地美食的種類太多,不可能會懷念那個只有炒面的時代。而且作者經常會在唐人街騎自行車到處逛,他很喜歡去那里吃飯,他也不是一個種族主義者,又這么聰明,不可能這么直白地寫這樣種族主義的詩。作者的真正用意恰恰是在反諷那些白人。
而特里林告訴《衛報》,說這首詩“只不過是向迷戀食物的資產階級開的一個玩笑”。
【回應】
韓裔美國作家、詩人Franny Choi照搬Calvin Trillin的詩文結構,先在詩中提到莎士比亞和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這兩位文學領域的巨匠,然后以Kenneth Rexroth為開頭,列出了好幾位用虛構身份創作、在得到認可后揭露自己真實身份的白人詩人,以諷刺他們為了出名不惜假造身份的手段。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Franny Choi的回應篇。
HAVE THEY RUN OUT OF WHITE POETS YET?
他們的白人詩人還有完沒完?
By Franny Choi
Have they run out of white poets yet?
If they haven't, we've reason to fret.
Long ago, there was just Billy Shakes –
other white people's stories he'd take.
But then Ezra looked toward the East
to spice up his post-War can of meat,
said he wanted to bridge East and West
(but it's shoddy translation, at best).
And then Kenny Rexroth got prize winnings
for translations of Japanese women.
But surprise! It was all a big game
for ol' Ken to get unearned acclaim.
Then Araki-so-called-Yasusada
turned out to be Johnson, and you'da
thought that that'd be the end of the story,
but more white poets wanted more glory.
M.D.H. couldn't get his poems placed,
so he took on Ms. Yi-Fen Chou's face.
(Not to mention Vanessa and Kenneth –
among recent f**k-ups, they're the zenith.)
他們的白人詩歌還有完沒完?
如果還沒有,我們就有的煩了。
很久以前,我們只有莎士比亞
為我們講述其他白人的故事
然后,埃茲拉·龐德望向東方[注解1]
想要給他的戰后作品加點料
說他想做連貫東西的橋梁
不過,那些翻譯很糟糕。
之后,肯尼思·雷克斯羅斯登場[注解2]
他因為翻譯日本女詩人的詩獲得獎
但意外的是,這只是
肯尼思為了出名耍的一場把戲
所謂的荒木安貞
其實是一個叫約翰遜的家伙[注解3]
你們以為這樣就算完了
可是有更多白人詩人想要更多榮譽
Michael Derrick Hudson寫了詩不能發表[注解4]
于是他給自己找了個Yi-Fen Chou的假名
更不用提Vanessa和Kenneth
這些造假身份被揭穿的人,他們可真行
Now along bumbles – what's his name? Trillin?
Figured it'd been a while, so he'd fill in
for the other old crusty white croutons
who ran out of nice flowers to muse on.
To be fair, Calvin didn't pretend
to be aught but himself: a sad send-
up of Dr. Seuss decked in his finest
anti-Asian regalia, minus
any interest in speaking to those
who don't share his tax bracket or clothes.
We thought after Yi-Fen we'd be set
with this s**t but I'm willing to bet
soon we'll find one we still haven't met.
Have they run out of white poets yet?
現在又出來一個瞎嚷嚷的,叫什么來著?Trillin?
可能覺得風頭過了,他可以為那些
老朽的、沒有靈感來源的家伙們
露個頭
公平點說, Calvin沒有假裝成別人
他就是他自己
一個悲哀的蘇斯博士模仿者
站在絕佳的反亞洲人士立場上
不屑于跟任何與他不同類的人講話
我們以為自從Yi-Fen事件后
不會再有這樣的鬧劇了
但我愿意打賭
不久還會有我們沒見過的新鬧劇
他們的白人詩人還有完沒完?
【注解1】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1885–1972)),美國詩人和文學評論家,意象派詩歌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為后期象征主義詩歌的領軍人物。他從中國古典詩歌、日本俳句中生發出“詩歌意象”的理論,為東西方詩歌的互相借鑒做出了卓越貢獻。
【注解2】
Kenneth Rexroth(肯尼思·雷克斯羅斯,1905-1982)是一位美國詩人和作家,曾發起“舊金山文藝復興”(San Francisco Renaissance),被美國時代雜志稱為“垮掉派教父”(Father of the Beats)。他是最早到日本研究日本詩歌文化的美國詩人,也翻譯過一些中國的詩歌作品,比如,李清照和杜甫。他晚年曾經翻譯過一位名叫摩支利子的日本女詩人的詩,并收錄在1974年出版的《新詩集》(New Poems)當中。但是,日本女詩人支利子并不存在,這只是他虛構出來的,所有的詩作均出自他自己的手筆。
【注解3】
1991年,全美的文學雜志陸續收到神秘的日本詩人荒木安貞(Araki Yasusada)的詩集作品,這是一名已故的、籍籍無名的日本詩人,卻有著驚人的背景:他是廣島核爆的幸存者,妻子和女兒殉難,而他自己也因受核輻射在1971年死于癌癥。荒木安貞的詩句引人入勝,描述了自己經歷的苦難。這些寄來的詩常常伴有日記片段,翻譯紙片和他本人的臉部素描。隨后,美國一些著名期刊發表了荒木安貞的作品,并對其大加贊賞。
然而,荒木安貞這個人根本不存在。他的整個人生由同樣無名的日本翻譯家Tosa Motokiyu精心杜撰的,但是,Motokiyu這個人其實也是不存在的。你應該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沒錯,荒木安貞和翻譯家Tosa Motokiyu都是虛構的人,那些詩其實是一個叫肯特·約翰遜(Kent Johnson)的美國人寫的。他是美國一位很不起眼的中年白人詩人,在伊利諾伊州教書。
【注解4】
Michael Derrick Hudson(也就是詩中的M.D.H.)是美國一個小鎮公共圖書館的員工,白人。他為了讓自己的詩作得到關注,給自己假造了一個華裔美國人的身份:名叫Yi-Fen Chou,是印第安納州一個科技類作家,業余時間還做一些古董交易。2015年,他的詩歌"The Bees, the Flowers, Jesus, Ancient Tigers, Poseidon, Adam and Eve" 入選當年《美國最佳詩歌》,得知這個消息之后,他立即跟外界公開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作為一名中國讀者,小編表示Calvin Trillin基本就是被我國各地的美食給迷得花了眼了。
好吃的這么多,而且還源源不斷有新的菜品,到底該吃什么好呢?真煩惱啊!
有時候,我們就是容易想太多!
Calvin Trillin詩文部分中文內容參考微信號“假裝在紐約”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Helen)
上一篇 : 鐵“硬”,還是鐵匠“硬”?
下一篇 : 譯經:源自古書的成語英譯
分享到
關注和訂閱
電話:8610-84883645
傳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tips@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