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跋涉千里參賽,他們只為證明自己國家的存在 The IOC Refugee Olympic Team at the Tokyo 2020 Games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2021-08-07 08:00
7月31日,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800米小組賽上,一個身影在起跑不久被絆倒后,又立馬起身追趕,堅持跑完賽程的他在抵達終點后掩面哭泣。
這位名叫詹姆斯·奇恩杰克(James Nyang Chiengjiek)的跑者,來自南蘇丹,是本次東京奧運會中國際奧委會難民代表隊(IOC Refugee Olympic Team)29名成員之一。
There was devastation for IOC Refugee Olympic Team runner James Nyang Chiengjiek , who finished last in his men's 800m heat after an early fall.
國際奧委會難民代表隊選手詹姆斯·奇恩杰克在男子800米小組賽中起跑時跌倒,獲得最后一名。
Just after the start of the race, the South Sudanese refugee accidentally clipped another athlete's foot and tumbled to the ground. But Chiengjiek showed the spirit of a champion to get back up and finish the race.
比賽剛開始,這名南蘇丹選手就意外絆到了另一名運動員的腳,摔倒在地。但奇恩杰克表現出了冠軍的精神,重新站起來完成比賽。
1999年,奇恩杰克的父親在南蘇丹的一場戰爭中喪生。2002年,他來到肯尼亞卡庫馬難民營(Kakuma refugee camp)。
本屆奧運會,是奇恩杰克第二次以難民代表隊成員的身份參賽。而他代表的,是世界上8240萬被迫逃離沖突和戰亂的人們。
盡管未能挺進半決賽,但他和這支代表隊背后的故事依舊令無數人為之動容。
他們是誰?他們遭遇了什么?背后又有著怎樣動人的故事?
29名運動員
2015年10月,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將成立一支奧林匹克難民代表隊,參加2016年里約奧運會獎牌的爭奪。
這一決定旨在向世界各地的難民們傳遞希望和團結、展示難民運動員的風采,并促進全球更好地重視和應對難民問題。
2016年,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上,這支名為難民代表隊的團隊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那時,隊里僅有10名運動員,參賽項目為游泳、柔道和田徑。
Acting as a symbol of hope for refugees worldwide and bringing global attention to the refugee crisis, the athletes took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Rio 2016, marching and competing under the Olympic flag.
作為全世界難民希望的象征,也為了讓難民危機受到全球關注,難民運動員們參加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在奧林匹克旗幟下亮相和參賽。
盡管并未取得任何獎牌,但這支團隊在里約奧運會首秀上的表現和傳遞出的希望讓世界觀眾為之震撼。
2021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這支由29人組成的難民代表隊一經出場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他們來自11個不同的國家,其中6人是第二次以難民運動員的身份參賽。
與上屆不同的是,今年這支代表隊的參賽項目更為豐富,除了游泳、柔道和田徑之外,還多了羽毛球、拳擊、皮劃艇、自行車、空手道、跆拳道、射擊運動,共12項。
The Refugee Olympic Team (EOR) is participating at the Olympic Games Tokyo 2020 with 29 athletes, from 11 countries, competing in 12 sports.
奧林匹克難民代表隊參加了2020東京奧運會,來自11個國家的29名運動員參與12個項目的比賽。
參賽的難民運動員不代表任何國家和地區,他們代表的是自己,代表全世界顛沛流離、無家可歸但重拾勇氣、抱有希望的難民們。
8240萬個流離失所的故事
7月24日,東京奧運會女子組100米蝶泳預賽上,盡管敘利亞女孩尤絲拉·馬爾迪尼(Yusra Mardini)的表現未能讓她晉級該項目的半決賽,但作為難民代表隊的女旗手,她向世界傳遞的精神遠比結果更重要。
自幼便跟著父親學習游泳的馬爾迪尼,每每談起游泳時都是抑制不住的興奮,她還曾代表敘利亞參加2012年的世界游泳錦標賽。
Swimming had always been a passion for the family as father Ezzat is a swimming instructor dedicating his life to water. He taught his three-year-old daughter to swim.
他們一家都熱愛游泳,因為父親厄扎特是一名游泳教練,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游泳運動。他在女兒三歲時教他游泳。
2015年8月,為了躲避敘利亞國內的戰火紛飛,馬爾迪尼和姐姐薩拉與其他難民一同乘坐小船,逃離昔日的家園前往希臘萊斯博斯島。
從敘利亞到希臘萊斯博斯島的行程,按計劃只用航行45分鐘左右。然而這艘原本載客量為6、7人的小船卻裝了足足20人,行駛不到一會兒,這支小船就出現了引擎故障。
隨后,馬爾迪尼和姐姐跳入洶涌的大海中,與另外3名乘客一同游了3個半小時將船拖至岸邊,讓船上的所有難民成功獲救。
Yusra Mardini escaped from a civil war in home of Syria in August 2015.
2015年8月,尤絲拉·馬爾迪尼逃離陷入內戰的敘利亞。
That boat ride was supposed to last 45 minutes. It was just a 10km ride. The boat, meant for six to seven people, was already broken when 20 people boarded.
按計劃船要航行45分鐘。然而這艘原本載客量為6、7人的小船卻裝了20人,船出現了故障。
Twenty minutes in, Mardini found herself, her sister, a friend of her father’s and two others in the water, pushing the broken boat ashore after more than three hours.
二十分鐘后,馬爾迪尼和她的姐姐、她父親的一個朋友以及另外兩個人下水,三個多小時后,她把那艘破船推上岸。
事后,馬爾迪尼直言游泳救了她的命,幫助她重建生活。
2016年,對游泳夢想的追逐讓她得以在層層選拔后與另外9名運動員共同以難民運動員的身份參加里約奧運會。
2017年4月,19歲的尤絲拉·馬爾迪尼被選為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像她這樣被迫離開自己昔日生活家園的難民們,世界上還有8240萬。
成功兩次入選奧運會難民代表團,馬爾迪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這樣說道,
“Sport was our way out. It was kind of what gave us hope to build our new lives.”
“運動是我們的唯一出路。它給了我們重建新生活的希望。”
"We don't share a nation or a language. Each of us has a different story. But there is something we all have in common: We chose to keep our dreams alive."
“我們的國籍和語言不盡相同,每個人背后的故事也全然不一。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選擇堅持自己的夢想。”
據聯合國難民署2021年6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盡管新冠疫情當前,2020年全球逃離戰爭、暴力、迫害和人權侵犯的人數增加至將近8240萬人,比2019年的7950萬人增加了4%。
這8240萬人中,有的人因戰亂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有的人在逃亡的路上遭遇骨肉分離……奧運會上,難民代表隊的出現不僅讓我們再次關注到這一龐大群體,也讓我們看到難民們重塑生活的方式與可能。
The Refugee Olympic athletes were some of the stars of these Olympic Games. They were stars in a way that they demonstrated the best of human beings; they demonstrated determination; they demonstrated what you can achieve if you want to. They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y are not simply refugees but that they are human beings; they are athletes who are competing with the athletes of the other 206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 on an equal playing field.
難民代表隊的各位運動員們就是奧運比賽中的點點繁星。他們閃若群星,為我們展現了人類中最好的一面,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決心和“有志者事竟成”。他們也讓我們明白,拋開難民的身份,他們不過是普通人,不過是與其他206個國家的奧林匹克選手在同一平等環境中競賽的運動員。
-Thomas Bach IOC President
國際奧委會主席 托馬斯·巴赫
同樣第二次以奧委會難民代表隊成員身份參賽的保羅·阿莫頓·洛科羅(Paolo Amotun Lokoro),是男子田徑1500米的一名選手。
2006年,他離開南蘇丹,來到肯尼亞卡庫馬難民營與母親團聚。在一次視頻采訪中,洛科羅曾這樣分享自己對難民身份的感悟:
“We need refugees to know they can do anything, and that they can inspire the next generation. You need to feel free and have peace in your mind... When you have discipline and respect your culture, you can achieve something from it.”
“我們要讓難民們知道,他們不僅可以做任何事情,還可以鼓舞激勵到下一代。你需要放下負擔,平心靜氣……當你自律并且尊重你的文化時,你就能從中獲得一些成就?!?/p>
體育是人類通用的語言,是能鼓舞人心的力量。
而這29位難民運動員們,也將為全球上千萬被迫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難民們投射出一束在苦難中找尋希望的光。
編輯:李雪晴
實習編輯:李金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