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的2010年教改實驗班咨詢會,來參加教改實驗班咨詢會的有八成以上為深圳本地的居民。對于校方自授學位,不少家長也“淡看”學歷。一位家長說:“現在只要孩子能在學校里學到真本事,學位問題我不擔心。”另有家長說:“我們是看重南科大的牌子,將來或許不比清華、北大差,這樣的話孩子畢業即使沒有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也不會影響其個人的發展前途。”(《山東商報》12月19日)
盡管有學生和家長愿意與學校簽訂協議書,表示“理解教改實驗的意義和困難,自愿親身參加這個實驗”的“尾巴”,但是,不少家長淡看學歷的情緒引起了輿論的關注。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信號呢?于南方科技大學該如何審視?于社會又該如何看待這一信號呢?是被迫選擇還是變革生命力的昭示呢?這一切,在筆者看來,都有理清的必要。
家長有關“真本事”和“將來或許不比清華北大差”的觀點有積極的一面,但是,對家長來說,也未必沒有看到相反的一面,由此以來,看淡學歷的情緒,就尤其值得關注。
當前,教育文憑已經變成了一塊敲門磚。文憑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交換的價值,人們可以通過它實現不同資本之間的轉換,如工作、金錢、關系網、聲望、生活方式、合法性、地位群體的身份等。因此,在依舊處于“文憑社會”的話語氛圍中,淡看學歷的價值不言而喻,一是有利于“唯文憑是舉”的非理性做法糾偏。二是在對南方科技大學的改革投了贊成票,是一種支持變革力量的涌動。三是對當下大學難以承載公眾期望的無形批判,也是對當下高校行政化弊端難以割除和難以給學生以成長力量的不滿折射。
在淡看學歷的背后,一方面是社會轉型的必然,另一方面是當前不少大學已經無法承載大學生期待的眼神,大學的世俗化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盡管這是一種尷尬,但是,還有不少大學在“沉醉中不知歸路”。這是淡看學歷出現的重要社會背景。
淡看學歷是教育缺陷的必然結果。長期以來,大學形成了一種重視課堂教學而輕視實際技能培養的教學模式,擴招以后,很多高校還停留在過去的精英教育階段,背離了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即使高學歷也難以跳出適應社會要求的困境。可以說,淡看學歷是現實力量倒逼的顯現。
淡看學歷是對高等教育的反問,是在逼迫高等教育作出理念的轉換。長期以來,我國基本上實行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合一的體制,學生在錄取時就確定了專業,完全忽視個體興趣和現實要求,而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社會對人才要求的變化,部分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脫節越來越嚴重。部分高校過分強調與市場接軌,什么專業火就開設什么專業,而忽視了教育規律,導致大學生難以在人才市場上立足。如此以來,個體不淡看學歷又能如何?而南方科技大學的改革恰恰給了公眾理性選擇的一個出口。
淡看學歷最集中地表達了對大學的不滿和詬病。日益世俗化和庸俗化的大學早已不是公眾想象中的象牙塔了,這難免讓充滿理想的學子們感到失望。
現代教育是什么?用陶行知先生的話來說就是,“為了生活而教育”、“依據生活而教育”,最終是“培養活生生的人”。當小“神童”蘇劉溢談未來說“我不想當官,我要當科學家”時,當這位小神童得到了南方科技大學眾多知名教授的呵護時,即使沒有學歷,在我看來,小“神童”恐怕也無須擔憂!因為這是“培養活生生的人”的境界折射。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 編輯:陳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