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
參考譯文:漫步倫敦之樂
我一直想著今天徒步上班, 因為我料定地鐵也在罷工之內。看到列車像平時那樣正常運行,我感到有些失望。不管怎么說,我還是可以走路上班。步行是久違了的樂趣。現在,我們難得僅僅為了享受生活而散步。有時,我們奔走半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并非為了散心,而是為了盡快趕到某個地方。即便是這樣,在路上,我們依然可以欣賞沿途的景色。
寫作時,為了避免用詞重復、行文單調乏味,在表達相同的意思時,我們經常使用同義、近義的詞語或句子。這種做法同樣適用于翻譯。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忠實地反映原文,還應該盡可能地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便譯文生動形象,自然流暢。本段文字中,作者用“walk into work”,“go on foot”、“walking”、“it”等不同的短語或單詞來表達相同的意思。根據上下文的需要,筆者在譯文中分別采用了“徒步”、“走路”、“步行”、“散步”、“奔走”等詞語。
現代的生活節奏快,人們終日緊張奔波,無暇享受生活,連散步都成了偶爾為之的奢侈之舉。“Walking is a neglected pleasure”表達的正是此意。網友的譯文中,“忽略的”、“被遺忘的”、“被人遺忘”、“被我們忽略”、“被大家忽略的”、“被忽視的”等都是刻板直譯的結果,是受了英漢詞典所提供的“neglect”的字面含義(忽視、忽略、疏忽)的影響,把中文的習慣說法反而棄之不用了。現在類似這種情況的翻譯數不勝數,大家在閱讀時幾乎都見怪不怪了。
許多網友把第二句譯為“每次都失望地…”,“每次都令我失望…”,“然而卻總是…”、“…每天都”等。從第一句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談論的是當天發生的事情,在上班途中遇到了工人罷工。造成這一錯譯的原因可能是把“almost”誤作為“always”了。
“Open our eyes to”的本意是“(使)人長見識(或開眼界,認清事實)”。文中作者指我們平時來去匆匆,對一直存在于路邊的花草樹木等風景視而不見。
從譯文上看,各位網友基本能夠正確地理解原文。但是,要想提高翻譯質量,僅僅正確地理解原文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在譯文上多下功夫。實際上,網友譯文中的許多小問題,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完全避免或得到修正。比如:我們說火車“運行”、“奔跑”、“飛馳”等,但不可以說火車“奔走”如常;“它能給人帶來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舒暢體驗”可以改為“走上半小時或更長時間的路,會讓人感到舒暢。”
“踐行”、“途徑”、“心靈復歸寧靜”、“希冀”、“周遭的生活”、“波瀾”等詞語顯得有些文縐縐的,和整段文字的格調顯得有些不合拍。
筆者注意到,部分網友不僅自己翻譯,還對其他人的翻譯進行了評價和討論。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做法和現象,值得提倡。希望以后越來越多的網友更加踴躍地參與翻譯和討論。互相學習,互相批評,互相借鑒,我們就可以不斷地提高翻譯水平和翻譯質量。
譯題二:Why you wouldn’t want to be famous
參考譯文:出名之利弊小議
近來,年輕人都把“出名”和“財富”放在奮斗目標的首位。這不是臆想,而是統計得出的事實。為什么他們都把“出名”放在“盡力做最好的機械師”或“擁有美滿幸福的家庭”之前呢?因為,在我們的文化里,這是一條不言自明的公理:出名是了不起的大事,任何其它事情都是不值得去做的蠢事。
但是,有些事情,持有以上觀點的人應該了解。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出名”的含義。“出名”就是擁有一種隨時隨地被人認出的能力,不論是電視上還是互聯網上。實際上,“出名”遠不如人們所稱道得那么美好。理由如下。
本次譯題的難點和疑點有以下幾處:
1. “Raise a good family”的翻譯。這個動詞短語非常普通,意思也很明白。但是,各位網友的翻譯卻是五花八門,讀起來頗令人頭疼。譯文中分別出現了“經營”、“供養”、“組建”、“獲得”、“建立”、“照顧”、“成立”等7個不同的詞語。由此可見,對它的理解和翻譯方面,大家的見解存在分歧,意見不一。另外,習慣上,我們基本不用“經營”、“獲得”“建立”、“成立”等與“家庭”搭配。
2. But there are a few things people who assume that should know.坦白地說,筆者一開始也被這句話蒙住了,曾經認為這是一個病句。后來,反復閱讀和琢磨之后,發現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句式結構,從句之中又嵌入了從句。該句的主句為:There are a few things。 “people should know”是第一個定語從句,修飾“things”;“who assume that”是嵌在第一個定語從句中的第二個定語從句,修飾“people”。弄清楚句子結構之后,我們理解這句話就沒有障礙了。本句中的代詞“that”不是引導從句,而是assume的賓語,指代上文的觀點。
3. … anywhere by anybody who logs whatever the national daily average of TV and Internet foreplay is. National daily average of TV,指電視的日均收視情況,foreplay的字面含義是“性愛的前戲”。我們不難從中揣摩出作者的用意:指不論名人何時、以何種面目出現在電視上或互聯網上,人們都會認出他們。不管怎樣,中國人很少會用性方面的明示或暗示來表達這層意思,這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所以完全忠實地、毫無保留地翻譯這句話并非最佳選擇。考慮到讀者文化背景的差異,筆者以為完全可以采取歸化的譯法。
4. This ability isn’t all it’s cracked up to be. 此句中的be cracked up (to be) 不同于crack up。crack up表示(1)崩潰(2)開始大笑,后面不跟賓語。not all, everything, etc. sb.’s cracked up to be: not as good as people say. 不像人們說的那么好(《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P.464))。本句的意思是出名并不像人們說得那么好。根據上下文銜接的需要,翻譯這句話時,筆者增加了“實際上”。
個別網友在翻譯時夾雜了英語:“出名是一件很cool的事”。我覺得這樣的譯文一點兒都不酷,因為:(1)原文中沒有出現“cool”這個詞,這是譯者自行添加的;(2)譯文的讀者對象是那些不懂英文的人。如果這樣翻譯,反而增加了他們的閱讀難度,讓他們感到困惑。另外,譯者完全可以用“酷”來表達這層含義。據筆者了解,現在由“cool”音譯過來的“酷”這個詞,已經非常流行和普及,相信絕大部分讀者能夠一看便知其意。
譯題三:Being a parent is easy and intuitive, correct?
參考譯文:論為人父母之天性與難易
社會上普遍認為,為人父母主要是人的天性、是一件總能令人高興的事兒。不過,許多人發現實際情形完全不是這樣,結果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糕。在新聞報道以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于是,這種錯誤的觀點導致了下面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父母沒有幸福感或認為沒有能力養育兒女,他們覺得自己是怪胎,只好在這件事上保持沉默。另一種情況是,父母相信不僅誰都可以為人父母,而且誰都應該生兒育女,既使是那些看起來性格怪異或無意為人父母者。上大學時,我讀過埃倫?派克的《育兒困境》,書中描寫的是“選擇不生小孩”的種種好處。在當時看來,這簡直是大逆不道。現在還是如此。
大多數譯者沒有正確地理解和翻譯mythology。Mythology的主要含義是“神話(集)、神話學”等。本文的題材是為人父母,和神話的內容沒有任何關系。除上述含義之外,Mythology還有(“ideas or opinions that many people think are true but that do not exist or are false”)“虛幻的想法;錯誤的觀點”(《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之意。
“when I was in college”是一個簡單的時間狀語從句。雖然句子簡單,網友的譯文卻是各不相同。 “我在大學時”、“我在上大學時”、“當年我上大學時”、”我上大學時”、“大學期間”、 “我念大學時”、“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當我讀大學時”、“我在大學的時候”、“當我在大學的時候”等。這些不同的譯文說明,翻譯when引導的從句時,我們習慣于采用“當…的時候”,結果就使得譯文“當當”之聲不絕于耳,“…的時候”源源不斷。其實,用“(上、讀、念、在)大學時,我…”來翻譯它就可以了。
除了因為理解錯誤而導致的不當譯文之外,本譯題的中文表述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搭配問題,“…自己不是個合格的人類”;缺少主語,“現在一致認為….”; 選詞不當,“講述了選擇不生孩子的美德”等。
關于書名The Baby Trap的翻譯。許多網友把它直譯為《嬰兒陷阱》,筆者以為這種譯法可以接受,但未能充分表達作者的原意。從后文“about the virtues of choosing childlessness”中,我們可知這是一本討論不生養子女的好處的一本書。考慮到這點,把它譯作《育兒困境》似乎更為妥帖,不知各位網友意下如何。“寶貝”可以指“愛人,心愛之物”等,所以《寶貝陷阱》的譯法可以有更多的含義,會讓讀者誤認為這是一本暢銷書或通俗小說。
總體而言,各位網友的譯文都能基本忠實地傳達原文。不過,這些譯文也暴露了翻譯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應該引起重視。本次翻譯中,比較突出的、也是比較典型的問題就是生硬刻板的直譯。從以上分析來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2條:1)翻譯實踐較少,經驗不足。2)中文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翻譯練習之初,我們容易受到英漢詞典的影響,特別是所學單詞的第一個義項。看到一個英文單詞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義項。久而久之,這個義項就在記憶中和那個英文單詞形成了一種僵化的、一一對應的關系。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受困于這種對應關系,無法從這種束縛中解脫出來。這樣翻譯出來的譯文顯得生硬拗口,貌似忠實,實則不然。筆者建議,翻譯結束之后,我們可以把原文放置一旁一段時間,淡化原文對自己的影響。然后,再花點時間來閱讀和潤色譯文。多讀多練,反復修改,一定可以提高譯文質量。
祝各位網友春節快樂,新年學習進步,工作順利,事業發達。??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立場無關。歡迎大家討論學術問題,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擊和發布一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內容。
更多文章
“作者說話”還是“譯者說話”? --談一談譯者的角色身份認同
專家簡介:
張杰,山東省汶上縣人。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長期從事英語教學、翻譯理論研究和翻譯實踐工作,已出版譯著多部。Email: zj_2107@ujs.edu.cn
(作者:張杰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編輯: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