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成人一a毛片免费视频,一级a爱看片免费观看,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一

English 中文網 漫畫網 愛新聞iNews 翻譯論壇
中國網站品牌欄目(頻道)
當前位置: Language Tips > 專家點評

學好母語勤練習 改進譯文質量

[ 2012-02-01 16:37]     字號 [] [] []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學好母語勤練習 改進譯文質量
張杰
譯題一:Walking in London is so much fun

I had been expecting to walk into work today: I had assumed the strikes included the Tube and was almost disappointed to discover that the trains would be running as usual. I might go by foot anyway. Walking is a neglected pleasure. We don’t do it often enough with the express intent of enjoying ourselves. We see it as the way to get somewhere quickly rather than a soothing way to spend half an hour or more. But it also opens our eyes to what has been there all along.

參考譯文:漫步倫敦之樂

我一直想著今天徒步上班, 因為我料定地鐵也在罷工之內。看到列車像平時那樣正常運行,我感到有些失望。不管怎么說,我還是可以走路上班。步行是久違了的樂趣。現在,我們難得僅僅為了享受生活而散步。有時,我們奔走半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并非為了散心,而是為了盡快趕到某個地方。即便是這樣,在路上,我們依然可以欣賞沿途的景色。

寫作時,為了避免用詞重復、行文單調乏味,在表達相同的意思時,我們經常使用同義、近義的詞語或句子。這種做法同樣適用于翻譯。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忠實地反映原文,還應該盡可能地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便譯文生動形象,自然流暢。本段文字中,作者用“walk into work”,“go on foot”、“walking”、“it”等不同的短語或單詞來表達相同的意思。根據上下文的需要,筆者在譯文中分別采用了“徒步”、“走路”、“步行”、“散步”、“奔走”等詞語。

現代的生活節奏快,人們終日緊張奔波,無暇享受生活,連散步都成了偶爾為之的奢侈之舉。“Walking is a neglected pleasure”表達的正是此意。網友的譯文中,“忽略的”、“被遺忘的”、“被人遺忘”、“被我們忽略”、“被大家忽略的”、“被忽視的”等都是刻板直譯的結果,是受了英漢詞典所提供的“neglect”的字面含義(忽視、忽略、疏忽)的影響,把中文的習慣說法反而棄之不用了。現在類似這種情況的翻譯數不勝數,大家在閱讀時幾乎都見怪不怪了。

許多網友把第二句譯為“每次都失望地…”,“每次都令我失望…”,“然而卻總是…”、“…每天都”等。從第一句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談論的是當天發生的事情,在上班途中遇到了工人罷工。造成這一錯譯的原因可能是把“almost”誤作為“always”了。

“Open our eyes to”的本意是“(使)人長見識(或開眼界,認清事實)”。文中作者指我們平時來去匆匆,對一直存在于路邊的花草樹木等風景視而不見。

從譯文上看,各位網友基本能夠正確地理解原文。但是,要想提高翻譯質量,僅僅正確地理解原文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在譯文上多下功夫。實際上,網友譯文中的許多小問題,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完全避免或得到修正。比如:我們說火車“運行”、“奔跑”、“飛馳”等,但不可以說火車“奔走”如常;“它能給人帶來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舒暢體驗”可以改為“走上半小時或更長時間的路,會讓人感到舒暢。”

“踐行”、“途徑”、“心靈復歸寧靜”、“希冀”、“周遭的生活”、“波瀾”等詞語顯得有些文縐縐的,和整段文字的格調顯得有些不合拍。

筆者注意到,部分網友不僅自己翻譯,還對其他人的翻譯進行了評價和討論。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做法和現象,值得提倡。希望以后越來越多的網友更加踴躍地參與翻譯和討論。互相學習,互相批評,互相借鑒,我們就可以不斷地提高翻譯水平和翻譯質量。

譯題二:Why you wouldn’t want to be famous

These days, it’s not an assumption so much as a statistical fact that young people put fame and fortune at the top of their life “to do” lists. Why do they put fame ahead of stuff like “be the best mechanic I can be” or “raise a good family”? Because it’s a cultural axiom that being famous is awesome, and anything less is for chumps.

But there are a few things people who assume that should know. We’ll go ahead and define fame as the ability to be recognized anywhere by anybody who logs whatever the national daily average of TV and Internet foreplay is. This ability isn’t all it’s cracked up to be, and here’s why.

參考譯文:出名之利弊小議

近來,年輕人都把“出名”和“財富”放在奮斗目標的首位。這不是臆想,而是統計得出的事實。為什么他們都把“出名”放在“盡力做最好的機械師”或“擁有美滿幸福的家庭”之前呢?因為,在我們的文化里,這是一條不言自明的公理:出名是了不起的大事,任何其它事情都是不值得去做的蠢事。

但是,有些事情,持有以上觀點的人應該了解。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出名”的含義。“出名”就是擁有一種隨時隨地被人認出的能力,不論是電視上還是互聯網上。實際上,“出名”遠不如人們所稱道得那么美好。理由如下。

本次譯題的難點和疑點有以下幾處:

1. “Raise a good family”的翻譯。這個動詞短語非常普通,意思也很明白。但是,各位網友的翻譯卻是五花八門,讀起來頗令人頭疼。譯文中分別出現了“經營”、“供養”、“組建”、“獲得”、“建立”、“照顧”、“成立”等7個不同的詞語。由此可見,對它的理解和翻譯方面,大家的見解存在分歧,意見不一。另外,習慣上,我們基本不用“經營”、“獲得”“建立”、“成立”等與“家庭”搭配。

2. But there are a few things people who assume that should know.坦白地說,筆者一開始也被這句話蒙住了,曾經認為這是一個病句。后來,反復閱讀和琢磨之后,發現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句式結構,從句之中又嵌入了從句。該句的主句為:There are a few things。 “people should know”是第一個定語從句,修飾“things”;“who assume that”是嵌在第一個定語從句中的第二個定語從句,修飾“people”。弄清楚句子結構之后,我們理解這句話就沒有障礙了。本句中的代詞“that”不是引導從句,而是assume的賓語,指代上文的觀點。

3. … anywhere by anybody who logs whatever the national daily average of TV and Internet foreplay is. National daily average of TV,指電視的日均收視情況,foreplay的字面含義是“性愛的前戲”。我們不難從中揣摩出作者的用意:指不論名人何時、以何種面目出現在電視上或互聯網上,人們都會認出他們。不管怎樣,中國人很少會用性方面的明示或暗示來表達這層意思,這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所以完全忠實地、毫無保留地翻譯這句話并非最佳選擇。考慮到讀者文化背景的差異,筆者以為完全可以采取歸化的譯法。

4. This ability isn’t all it’s cracked up to be. 此句中的be cracked up (to be) 不同于crack up。crack up表示(1)崩潰(2)開始大笑,后面不跟賓語。not all, everything, etc. sb.’s cracked up to be: not as good as people say. 不像人們說的那么好(《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P.464))。本句的意思是出名并不像人們說得那么好。根據上下文銜接的需要,翻譯這句話時,筆者增加了“實際上”。

個別網友在翻譯時夾雜了英語:“出名是一件很cool的事”。我覺得這樣的譯文一點兒都不酷,因為:(1)原文中沒有出現“cool”這個詞,這是譯者自行添加的;(2)譯文的讀者對象是那些不懂英文的人。如果這樣翻譯,反而增加了他們的閱讀難度,讓他們感到困惑。另外,譯者完全可以用“酷”來表達這層含義。據筆者了解,現在由“cool”音譯過來的“酷”這個詞,已經非常流行和普及,相信絕大部分讀者能夠一看便知其意。

譯題三:Being a parent is easy and intuitive, correct?

The prevailing ethos about being a parent is that it's mostly intuitive and uniformly joyful, even though the news, and our own lives, are full of those who found it so conspicuously otherwise that they made an utter mess of actual human beings. This mythology has two effects. One is that parents who don't feel happy or competent are made to feel like freaks—and to just keep quiet about the fact. The other is that this makes everyone believe not only that anyone can be a parent, but also that everyone ought to do it, even those who seem by character or inclination to be ill equipped. When I was in college I read a book by Ellen Peck called "The Baby Trap" about the virtues of choosing childlessness. It seemed completely insurrectionary. It still does.

參考譯文:論為人父母之天性與難易

社會上普遍認為,為人父母主要是人的天性、是一件總能令人高興的事兒。不過,許多人發現實際情形完全不是這樣,結果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糕。在新聞報道以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于是,這種錯誤的觀點導致了下面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父母沒有幸福感或認為沒有能力養育兒女,他們覺得自己是怪胎,只好在這件事上保持沉默。另一種情況是,父母相信不僅誰都可以為人父母,而且誰都應該生兒育女,既使是那些看起來性格怪異或無意為人父母者。上大學時,我讀過埃倫?派克的《育兒困境》,書中描寫的是“選擇不生小孩”的種種好處。在當時看來,這簡直是大逆不道。現在還是如此。

大多數譯者沒有正確地理解和翻譯mythology。Mythology的主要含義是“神話(集)、神話學”等。本文的題材是為人父母,和神話的內容沒有任何關系。除上述含義之外,Mythology還有(“ideas or opinions that many people think are true but that do not exist or are false”)“虛幻的想法;錯誤的觀點”(《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之意。

“when I was in college”是一個簡單的時間狀語從句。雖然句子簡單,網友的譯文卻是各不相同。 “我在大學時”、“我在上大學時”、“當年我上大學時”、”我上大學時”、“大學期間”、 “我念大學時”、“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當我讀大學時”、“我在大學的時候”、“當我在大學的時候”等。這些不同的譯文說明,翻譯when引導的從句時,我們習慣于采用“當…的時候”,結果就使得譯文“當當”之聲不絕于耳,“…的時候”源源不斷。其實,用“(上、讀、念、在)大學時,我…”來翻譯它就可以了。

除了因為理解錯誤而導致的不當譯文之外,本譯題的中文表述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搭配問題,“…自己不是個合格的人類”;缺少主語,“現在一致認為….”; 選詞不當,“講述了選擇不生孩子的美德”等。

關于書名The Baby Trap的翻譯。許多網友把它直譯為《嬰兒陷阱》,筆者以為這種譯法可以接受,但未能充分表達作者的原意。從后文“about the virtues of choosing childlessness”中,我們可知這是一本討論不生養子女的好處的一本書。考慮到這點,把它譯作《育兒困境》似乎更為妥帖,不知各位網友意下如何。“寶貝”可以指“愛人,心愛之物”等,所以《寶貝陷阱》的譯法可以有更多的含義,會讓讀者誤認為這是一本暢銷書或通俗小說。

總體而言,各位網友的譯文都能基本忠實地傳達原文。不過,這些譯文也暴露了翻譯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應該引起重視。本次翻譯中,比較突出的、也是比較典型的問題就是生硬刻板的直譯。從以上分析來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2條:1)翻譯實踐較少,經驗不足。2)中文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翻譯練習之初,我們容易受到英漢詞典的影響,特別是所學單詞的第一個義項。看到一個英文單詞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義項。久而久之,這個義項就在記憶中和那個英文單詞形成了一種僵化的、一一對應的關系。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受困于這種對應關系,無法從這種束縛中解脫出來。這樣翻譯出來的譯文顯得生硬拗口,貌似忠實,實則不然。筆者建議,翻譯結束之后,我們可以把原文放置一旁一段時間,淡化原文對自己的影響。然后,再花點時間來閱讀和潤色譯文。多讀多練,反復修改,一定可以提高譯文質量。

祝各位網友春節快樂,新年學習進步,工作順利,事業發達。??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立場無關。歡迎大家討論學術問題,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擊和發布一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內容。

更多文章

抽詞拆句 不失“信達”

翻譯境界之異曲同工

我們有權創造英語單詞嗎?

專有名詞 不可隨心而譯

“作者說話”還是“譯者說話”? --談一談譯者的角色身份認同

翻譯與語法分析

翻譯與語境隱含信息

中國文化歸來

英漢構詞法差異與翻譯

理解與表達

全球化語境中的翻譯

在“歸化”的背后

“事業單位”如何翻譯?

“譯”無止境:敘事、詞源、常識

翻譯中的“詳”與“略”

翻譯中如何準確把握詞義?

翻譯的確定與不確定

“譯”、“異”、“移”

“變通翻譯”的是是非非

理解語言與理解事實

翻譯中的“經驗法則”

翻譯與模仿

也談“信、達、雅”

作為文化中介的翻譯

一次糾錯之旅

中國英語“給力”!

翻譯與措辭

翻譯偏離與補償

翻譯“打磨”

略論翻譯中的人稱泛指及漢語句式問題

擬聲詞、流行話題與委婉語

“秒殺”時代的翻譯

點擊進入譯點通

專家簡介:

張杰,山東省汶上縣人。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長期從事英語教學、翻譯理論研究和翻譯實踐工作,已出版譯著多部。Email: zj_2107@ujs.edu.cn

(作者:張杰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編輯:Julie)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631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關注和訂閱

本文相關閱讀

人氣排行

翻譯服務

中國日報網翻譯工作室

我們提供:媒體、文化、財經法律等專業領域的中英互譯服務
電話:010-84883468
郵件:translate@chinadaily.com.cn